是以走海路雖然方便,但也有人不願意走,覺得太冒險了。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走海路路資耗費也大。
韓家如今也算是小有家資,再加上大魏朝有公車赴試的規定。
會試,會即聚合之意,也即是新科舉人和歷屆舉人都有資格參加會試。
但參加會試之前,舉人須得自己先提出申請,這個申請時間定為鄉試之年的九月至十二月,經過審核合格了,順天由順天府,其餘各省則由布政使發放咨文給舉人,令其赴禮部投遞,這稱為「起送」,發放咨文的同時,還要給路費。
路費多寡是根據各省距離京城的遠近而定的,近的一兩,遠的如嶺南省,則是三十兩,除了路費之外,像嶺南省等其他偏遠省份,還會發放一枚火牌,憑著這枚火牌可到驛站取用驛馬一匹,沿途用黃布旗書寫「禮部會試」四字,所以「公車」也就成為了應試舉子的代稱。【1】
拿到咨文之後,可在來年二月初一至三月初一到部投遞,確實因為路途遙遠延誤的,可以延遲到三月初四,三月初四之後,概不收納。
是以韓時遇過完年,還沒有出元宵,年初就啟程,就是要按時到部投遞咨文,要不然錯過了時間,可就耽誤三年了。
之所以寧願多花些銀錢也要坐船,是因騎馬辛苦不說,還荒廢時間,乘船就不一樣了,只要不暈船,在海上這一個月,仍可與平時一樣讀書溫習功課,相當於你比別人多了一個月的時間做準備,贏在了起跑線上。
今年的新科舉子,除了韓時遇參加會試之外,岑長白和張青元也俱都報名參加了。
岑長白自來不與韓時遇及張青元交際,他年前便已經動身前往京城,因而韓時遇只與張青元同行。
在船上還遇到了其餘應試舉子,韓時遇和張青元做完每日功課之後,也會與這些應試舉子交往,大家一起談論文章,還是頗有所得的。
路上遇到了兩次暴風雨,好在都有驚無險,四十二天後,韓時遇和張青元抵達通州。
通州抵達京城只有半天功夫,大多數接人的家僕都會在這裡等候,殷勤好客的主人會派僕人前來迎接客人。
這不,韓時遇和張青元才剛下馬車,打算找個客店坐下吃頓飯,再好生梳洗一番好進京,便見一衣著光鮮的老僕激動上前給張青元見禮:「少爺,老奴可算是等到您了。」
「福伯。」張青元看到來人也很驚喜:「姐姐派你來的?姐姐可好?」
「好啊。夫人接到家裡的信,知道您要上京趕考,就一直念叨著,早早就派了老奴前來等候,可算讓老奴等到您了。」福伯神色激動,看到張青元如看到自家孩子一般:「少爺請快快隨老奴回去見夫人吧。」=quothrgt
哦豁,小夥伴們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 (gt.)
spang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