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時遇站在台階上,微微垂眸望著韓勇夫婦,淡聲道:「菜花嬸子與我家素來有些過節,這沒甚,畢竟人皆有喜好,誰都不能強求別人喜歡自己。但我不得不提醒勇叔一句,你我皆姓韓,本該守望相助,平日裡有些小齟齬便也罷了,壞人名聲,毀一族根基之事,日後還望三思。」
說什麼三思,幾乎便是直言,如若日後再做這樣的事情,他便不手軟了。
韓勇瞬間冷汗直冒,腰背更塌,「秀才公請放心,我回去之後定會好好管教這死婆子。」
齊菜花面無人色。
韓時遇見狀也不再多說什麼,讓他們走了。
韓茂這才對韓時遇道:「此番也算是提醒了我,日後族裡定會管束更加嚴厲,定不會再有這般事情發生,讓你有後顧之憂。你只管好生讀書,好生科考,為我們老韓家增光添彩。」
韓時遇拱手:「如此有勞大伯了。侄兒也定當竭盡全力。」
韓時遇帶著韓張氏收拾出來的點心去韓茂家看望韓老爺子,謝他幫忙照應家小,也謝他今日明正旗幟的站他。
韓老爺子捧著韓時遇特意給他買的鑲玉菸斗愛不釋手,擺擺手道:「都是一家子骨肉,這般客氣作甚?」
韓時遇便也不再說客氣話,坐下和韓老爺子閒談。
得知韓時遇要等張家外祖過了壽辰方走,也道:「那也不能放鬆讀書。」
「那是自然的。」
韓時遇又見韓茂等人將鐮刀等拿出來打磨收拾,一問得知田裡莊稼即將成熟,再過幾日便可收割。
韓時遇便起了興致;「屆時我也來幫忙。」
韓茂忙道:「你可是秀才公,手是用來拿筆的,哪能幹這種粗重活?可千萬別!」
韓時遇笑道:「這有甚?便是皇帝也要每年春帶著文武百官下地勸農桑呢,我一個學子,更該關心稼軒。」
韓茂聞言也無言。
韓時遇一邊看農具一邊詢問水稻種植的情況。
大魏朝的水稻種植情況還算好,從國外引進了一種新稻種安南稻,早熟,可在江南嶺南等氣候溫暖日光充沛的地區種植兩季,還高產,畝產達到三百多斤,因而朝廷在江南嶺南等地區大範圍的推行安南稻,有了安南稻,老百姓基本上便可解決溫飽問題了。
但水稻收成是高了,老百姓的收益卻並未增加太多,甚至還略有縮減,究其原因則是因為安南稻高產是高產,但口感著實不怎麼樣,除非是家境不富裕的人家,否則一般人家都不願意吃用,這便導致安南稻的價格要比本地稻要更低一些,甚至納稅的時候官府都不願意收安南稻。
因為此老百姓也有思量,安南稻還是要種的,不種產量不夠,自己便要吃不飽,但也不能兩季全都種安南稻,要不然就無法交稅了。
因而像嶺南省這邊,老百姓基本上都是安南稻加上本地晚稻配合種植雙季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