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滾燙的淚珠低落在雪白的信紙上,淚珠下筆走游龍的墨跡暈染開,他今早要是早些起床就好了,至少還能纏著秦寒之一同去軍營。
第103章 牧野聞歌
南淮笙吸了吸鼻子,片刻後他便整理好思緒,兩國交戰不僅看戰力還比後方支援,既然他沒這個本事上前線和秦寒之並肩作戰,那他至少可以在後方保證邊軍的糧草裝備供應充足。
當初方太保和方將軍為便將糧草之事百般焦急,如今邊軍背靠南家又有整個秦地的支持,後面還有戶部尚書溝通國庫,南淮笙自然不能再讓邊軍面臨後勤短缺之險。
於是他把秦政四個小毛頭送去宋應心那兒託管之後,便借了杜浦和蘇子歸兩個東宮官去幫忙。
「邊軍目前的存糧還夠一月之用,」杜浦看了看帳本,蹙眉說,「朝廷的糧草之前聖上派遣欽差來咸陽時同時下令調運的,不過糧草運輸緩慢損耗也大,估計再有大半月才能入倉。」
南淮笙問道:「不是正好能接上?」
蘇子歸卻搖搖頭:「接上倒是能接上,只是路上的損耗恐怕不容樂觀,能剩下三成都是難得。」
「損耗如此巨大?」南淮笙還從來沒考慮過這個問題。
南家的米行向來是各地都有分號,也是各分號都在本地做生意,他接手之後還沒遇到過需要長途運輸的情況,自然不知道其中厲害。
而且現代抗險救災什麼的又都是直接用運輸機和火車皮在拉物資,除了燒點燃料以外基本沒有什麼損耗可言,大乾運糧怎麼會損耗這麼多?
杜浦解釋道:「運糧需要徵發民夫,大乾向來預算三個民夫供一個士兵的糧,如今秦地駐兵十萬,殿下和方將軍領兵六萬上前線,留下四萬鎮守後方以備東盧,這十萬人的軍隊每月就要消耗十萬石糧,朝廷撥下的糧草入倉後就算能接上也撐不到入冬。」
南淮笙一愣,他說邊軍怎麼幾乎每年都有跟米行這邊買糧的記錄,原來朝廷派的糧草損耗之後根本就不夠用的。
「朝廷里那些大官又有幾個在意先前兵卒的?」杜浦見南淮笙滿臉震驚,於是嘆息道:「戰場上一分糧一分命,殿下可曾聽說過聞人屠當年坑殺西戎十數萬降俘之事?」
南淮笙點點頭,他之前確實有聽秦寒之提過,聞人屠因此得了個殺神的諢名,就連兩任東盧王都因此忌憚上他了。
蘇子歸說:「殿下以為聞人屠為何殺降?」
南淮笙猜測道:「兩軍交戰死傷無數已成死敵,不殺難以慰藉手下亡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