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頁(1 / 2)

中巴車距離青山越來越近,最後在山下不遠處的一小鎮停下,這個小鎮叫平泉鎮,也是這趟中巴車的最終目的地。

期待值飆升。

靠近平泉鎮,車上的乘客也越來越少,到最後只剩下不到二十人,當中又有十幾名來自燕京市的知青。

路人甲青年亦在其中,那一位熱心大嬸竟也同路。

不是知青的大嬸一下車便離開了,走的時候還對葉榆揮揮手笑了一下,待人群散去,只剩下十幾名知青去鎮上公社與來自其他省的知青匯合。

第16章 白兔奶糖

平泉鎮只有兩條主幹街,呈「L」型,供銷社、郵局、國營飯店、公社、G委會等都在這兩條街上,剩下還有一些鎮居民住的小街巷,鎮的外圈還有不算多的幾個小工廠。

因平泉鎮靠近燕京市,鎮上的主要建設外觀來看起來都修得還不錯,紅牆黑瓦,衛生也乾淨整潔。

這麼一小點兒地方,十幾人的知青小隊怎麼走都不會迷路。

何況作為第一批大規模下鄉的知青,鎮上居民現在對他們是好奇和歡迎的,不需要問他們已經幫忙指路,又有流鼻涕的小孩兒跟在他們屁股後頭瞧熱鬧。

老實說,他們真有點像是在圍觀動物園裡的猴子。

猴子之一葉榆與一小屁孩視線對上,那一小屁孩像是被踩了尾巴飛快躲開,好吧,小孩兒有點害羞。

她眨了眨眼睛,一邊走,一邊在腦子裡畫了一幅的平泉鎮地圖,這是她到一個陌生地方刻在骨子裡的習慣。

公社在L型兩條主街交接處,還未靠近,他們看見公社門口掛著一張鮮紅色的橫幅,上面寫著「歡迎來自五湖四海的知青同志來到平泉大隊」。

因火車比汽車先到,平泉公社門口已經結合了一群主要來自南方各座城市的知青,約有近四十人,加上本市的十幾人,一共有五十多名知青。

可能因第一批知青多有自主選擇權的緣故,知青們選擇的要麼特別艱苦的地方,亦或者聽說富裕或讓人嚮往的地方,燕京市附近的大隊明顯屬於後者。

等過了前面幾批,知青們基本上缺失自主選擇權,就不能這樣隨心所欲了。

平泉公社一共有十二個大隊,每個大隊平均分三到五名知青。

據公社副社長說,再等一個小時左右,每個公社的大隊長會親自或派大隊幹部來鎮上接走分配的知青。

第一批下鄉知青還沒來得及與當地鬧什麼不可調和的矛盾,村民們還希望知青能真正幫忙建設他們的大隊和改善當地的生活,對於知青多數人都是歡迎的。

大隊被多分配一名,大隊長還會認為這是公社重視自己,他們很高興。

在等待的過程中,公社也為遠道而來的知青們免費提供一頓午餐,每個人一個白面大饅頭和兩張雜糧餅,配上鹹菜。

這其實已經算精心準備。

尤其是白面饅頭,若非剛過了秋收還不一定能供的起,農村人雖然種小麥,但一年到頭也捨不得吃幾次白面。

城裡的知青們家庭條件參差不齊,再富也不敢說自家天天頓頓白面饅頭,哪怕錢夠糧票未必夠。

但任何時代總有裝逼者。

來到鄉下的他們還沒有適應過來,帶著一種從城裡來的優越感,描述家鄉的城市話語略顯誇張,有的人已經在「指點江山」,關於如何建設好鄉村。

還有人拿出他們家鄉的特產顯擺,也的確引來許多羨慕的目光。

其中,又以一個扎著倆長辮子的蘋果臉女孩最為誇張。

她帶了一個文具盒,盒裡沒有裝筆,裝的是滿滿當當的大白兔奶糖,據說她媽就在滬上全國出名的大白兔奶糖廠里工作,從小吃大白兔奶糖長大的。

一下子成為焦點中心。

女孩還沒有傻到把大白兔奶糖分給在坐全部人,畢竟知青加上公社幹部,一文具盒的奶糖也不夠,她用十顆奶糖泡了一大壺水,分給每個人一點。

不得不說,這個時代的大白兔奶糖是真的奶香濃郁,七顆大白兔奶糖泡一杯牛奶的傳說也不是空穴來風。

儘管因一大壺水量過大,十顆大白兔奶糖並沒有泡成牛奶,但這甜甜的奶香味兒,即便很淡,在這個時代也是不可多得的好東西,不少人喝得很珍惜。

葉榆蹭著甜水,也記住這個異常大方的蘋果臉女孩的名字——花菲菲,笑起來像一隻傻乎乎的可愛兔子。

在等大隊長的同時,他們也去發電報給家裡人報平安,這個時代沒有電話,電報一個字需要一毛三,很多人能精簡就精簡。

尤其是葉榆這樣家人已知她所到公社大隊的知青,隨大流發了一個「安」字回去。

各大隊的人到了,基本上都是大隊長親自過來,大隊長沒時間也會派幹部大隊會計或民兵連長替他過來。

王家溝來的是大隊長王志明,一個虎背熊腰的壯漢,看上去三十來歲,在諸位大隊長當中絕對算年輕的。

他不僅壯,個子也很高,初步估計一米八以上,外罩一件長款軍綠色的棉大衣,來自軍人同款,腰杆挺得看筆直,臉也一直板著,看上去挺能唬人。

最新小说: 小哭包被暴躁竹马捡走后 被分手后,乖绵羊爆改狼崽玩强爱 重生bug修復中[快穿] 我是主角受早死的夫君 前夫處處護青梅,重生改嫁他急了 八零:腹黑軍官讀我心後淪陷了 抱到重生嫡姐大腿後 古言短篇4:囡囡 春色燒骨 君子懷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