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也是前幾天在食堂碰見了劉猛老師,閒聊起來才知道梁振興每天只睡幾個小時,下班後便去林子裡打獵採藥,每天干到凌晨才回宿舍,獵回來的東西捨不得吃,全部留著要寄給老婆孩子。
這個男人為了兄弟情義放棄了工作和安置金,這對於獨自在家裡操勞的妻子和孩子來說肯定是不公平的。這個時代,一個農村出身的人放棄一個政府提供的工作機會,那和放棄跨龍門沒差別,但他也沒有覺得天經地義,在用最大的努力去彌補家人。
每個人的行事方式不一樣,對方的家事白露不好發表意見,但對方是個人才,白露不介意伸一把援手。
梁振興聽了白露的話,愣了好久,最終還是接過了三百塊錢,說了聲謝謝。
他這個人恩怨分明,當初劉啟在戰場上救過他一回,兩人便是生死兄弟。劉啟犧牲的時候梁振興在執行任務,任務完成後他受了重傷,臨退役前才知道這件事。可那會兒錢已經被劉家人花完了,梁振興想不到更好的辦法。
他不是不知道這樣做對不起老婆孩子,只是他覺得還活著,以後還能幹活能養活老婆孩子,劉家的幾個小丫頭如果繼續在那個家裡,早晚被磋磨死或者被賣彩禮。他給他們蓋了房子,和劉家分了家,又囑咐了當地武裝部的同志幫忙看著,這條命的恩情,便算是還了。
畢竟這是擁軍的時代,村里也只是普通人,對於烈士遺孀,大部分人是寬容的,大隊上也在第一時間給劉啟的妻子安排了輕鬆工分高的工作。只是這是來自於家人的欺凌外人沒有辦法,甚至正是由於這種家人的欺凌,才會引起外人的欺凌。
把他們分開了,不是一家人,劉家便不能打著家事的旗號繼續作惡。
這件事傷了妻兒的心,梁振興拼命的想彌補,他原本計劃攢些錢,再活幾個月就去租宿舍把她們接過來,一家人好好過日子。
沒想到廠長給了他這個福利。梁振興只說了謝謝兩個字,卻把這份恩情記在心裡,前半生他屬於部隊,後半生他便屬於木家堡製藥廠,只要廠里不做違法犯罪的事情,他必定用畢生所學,為廠里鞠躬盡瘁。
作者有話說:
第137章 這是仙草!
沈建元等人到了木家堡後白露就遇上了工人罷工這事兒,這些天都在忙,是白晨和白霜幫著安置他們。
白晨原本想把他們安排進廠的,但沈建元在知道廠里的招工制度後便拒絕了:「我們是親人更要幫露露守好規章制度,既然有考試制度就去考,考不過就去種植基地,這種藥材的活計不比在家輕鬆?」
他是長輩,這樣說了其他小輩也不好說什麼,他們都拎得清。白露兄妹帶他們過來,給他們提供了房子,還準備了衣服被褥、夠吃幾個月的糧食,這已經優待照顧了。
白晨和白露急著要去上學,聶城一家也要跟著去京城一趟,白晨便請了木月黑子他們照應沈家人。
第一次考試的成績非常不理想,沈家大部分人都留在了種植基地,不過就像沈建元說的,在種植基地也比在家強幾倍。雲華才從學校里找了個成績好的學生,私下給他們補課,沈家人心裡感激,干起活來更努力了。
等白露這邊忙完的時候,沈家人已經熟悉了周圍的環境,有了何北平這個社牛,他們很快認識了周圍的鄰居和工友,完全融入了木家堡。
親人們這樣努力,白露也高興,任由他們發展。不過考慮到何北平的親和力及砍價能力,恰好北平這次考試是幾人里最好的,過了廠里的及格線,白露把她分到了銷售部,讓她跟著學習。
阮為民的事情雖然給廠裡帶來了波折,但也不全是壞的影響。
沈家人和退役軍人的到來,讓廠里的員工們意識到一件事:他們並不是不可替代的,製藥廠的福利好,有大把人願意背井離鄉的過來,而他們能進廠確實就像白露說的,是因為知青的身份。
而提起知青的身份,就不由想起遍布在祖國大江南北其他知青的遭遇,她們能擁有現在的一切,不過是因為他們運氣好,剛好和白露在一個地方下鄉。
尤其是老知青們,他們驚覺,這才多少年,他們竟然已經忘記了白露來之前的日子。回想之前的沉默和心裡的嘀咕,不識好歹,人心不足,說得不就是他們嗎?
愧疚彌補也好,害怕被放棄也好,廠里再次捲起來,加班的學習的,效率和質量都比之前提高了不少。
而新進來的戰士們看著老員工這麼卷,他們可曾經是軍人啊,哪能輸給群眾,這群人捲起來那真是不得了,效率槓槓的上去了。林市來的沈建元他們一看周圍的人像打了雞血撕的工作,作為親人,他們可不能給白露丟面子,也跟著捲起來。
這一卷就卷到了三中全會結束,改革開放的浪潮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