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主角不會為了一個佃戶和沈家撕破臉,打死了也是白死,殺雞儆猴之後,佃戶們哪裡還敢跑。
但三成租子根本養不活一家老小,那沈大公子這樣做,就是為了逼迫窮人們欠他錢,然後抓他們的子女抵債做免費的奴婢。
佃戶和奴婢是不一樣的,佃戶只是租種主家土地,本身有人身自由,與之相似的還有長工。但奴婢則完全是主家的財產,打死了都不用追究。
這個沈大少爺非常毒辣,他用這種方式免費得了家奴,做起了人口生意來,年幼的孩子都被賣出去。年長的男奴進了礦洞沒日沒夜的幹活,女奴好看的成了他的通房或者賣進青樓,興趣過後又和那些容貌一般的賣出去給窮人做老婆,這樣一來一回,他什麼都不用付出,就能進帳大筆銀元。
沈華看不慣這種行為,想了些辦法坐上管理之位後,便開始陽奉陰違的保護大家,他用沈家村在沈家做下人的人脈探聽主家消息,再把這些消息透露給同城的徐家和白家,做為交換,這兩家會買一些沈家村的奴婢,再把他們放了。
後來我軍在林城和敵人活動的時候缺衣少糧,沈華直接找人搭上線,遞上了沈家魚肉鄉里的證據和幾個大糧倉的位置。
所以在解放後,沈華這個村長的位置坐得穩穩的,上面記著他的功勞,下面記著他的恩情。要不是他自己覺得年紀大了,想退休休息幾年,沈建兵根本當不上這個大隊長。
如何他雖然退了,但沈建兵遇上大事還是習慣和沈華商量。
沈家村作為一個佃戶村子,當年是因為各種原因跟著沈家姓沈的,沈建兵和沈華並不是一個祖宗。但村裡的孩子們都喜歡叫沈華太爺,白露也跟著叫。
「太爺您是說,想叫我看看咱們沈家村能辦個什麼廠?」
白露也沒想到沈華來找她是為了這件事。
「對,你的事情我都聽說了,白家的孩子都是能耐的。露露啊,我知道你爹那人混蛋,村子裡呢也有些不好的人,但是太爺說,咱們一千六百多戶人里,那些小混蛋只是少數,這話你承認不?」
「這話我認,太爺您是好人。」
當年沈爺爺設計白家,這件事他們瞞得緊,沈華還在白家之後得的消息。沈爺爺被沈華收拾了一頓,但被富貴迷眼的沈爺爺根本不聽勸,又在劃分成分的關頭,才給沈家鑽了空子。
白露他們剛剛來的時候沈華關照過他們,開大會提過不能欺負他們,只是村子太大了,管理者不可能時時顧得過來,而小孩子和半大小子,是最愛和大人對著幹的。
「咱們沈家村,要位置有位置,要山有山要水有水,但這些年就是發展不起來。從集體經濟後,懶漢越來越多,我看啊,如今這章法和大鍋飯一樣,長久不了。但村里不能一直這麼窮啊,太爺今天舔著臉過來,也是想叫你拉村子一把。」
白露心裡一驚,果然是當年能坑死沈家的聰明人,集體經濟時代好嗎?在最初當然是好的,建國初期,百分之九十的土地和商鋪都掌握在商賈世家手裡,種地的反而都是佃戶。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在這個時候,大家一起勞作一起吃飯,不用去追究誰家分得多誰家分得少,這塊地祖上是誰家的,房子被霸占前是誰家的,誰被地主迫害得比較厲害這些問題。
集體勞作能讓經歷過戰亂流離失所的百姓們迅速穩定下來,大家齊心協力,有氣一處使。那會兒,大家都珍惜來之不易的好日子,每天賣力幹活,私心很少,湧現出了一大批無私的勞模英雄。
但隨著這些年日子好過了,大家逐漸忘記了以前的苦日子,私心便顯露出來。有些懶惰的人開始偷懶磨洋工,這些人一帶頭,其他人看著,哪裡願意繼續當老黃牛。
所以啊,這幾年,生產隊有做不完的工干不完的活計,一年365天,天天下地,收成反而比不上前些年了,人人都把力氣留著在自留地上使呢。
沈家村沒有辦廠嗎?不是的,粉絲廠榨油廠腐竹廠村里都有。
但這些廠根本掙不上錢,最大的原因是因為這些廠里的出息都是集體的,年底的時候分紅是全村一起分。工人們干多干少根本不影響他們分錢。
這種模式讓工人們沒有奮鬥的動力,比起認真幹活,他們把心思都放到了偷拿偷吃給自己謀福利上。而村民們又覺得進來廠的工人不用盯著風雨苦熬就能拿錢,心理不平衡,錢沒掙到,反而滋生了很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