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同行。」今天他也來了呢。
「人家胡記者那思想真是一日千里,既有男記者的風格也有女記者的特點,他看問題完全超出了狹隘的純男性視角,敢於質疑一切權威和老思想。只有這樣的記者才是好記者,你們這些人都得向他學習。」
眾記者:「……」
姓胡的那個槓頭能被她吹成這樣?不會是姓胡的□□宋知南了吧?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就姓胡的那姿色,誰那麼重口味呀。
人群中的胡記者聽得老臉微紅,這被人當眾誇獎真是讓人羞澀啊。
「好了,今天我的採訪就到此為止吧,我建議你們採訪一下這些考上的女工們,採訪一下我們的賀主席,還有調到市婦聯的楊主任,以及我們廠的各位領導們。我還建議大傢伙過一個星期再來,到時還會有更爆的新聞。」
宋知南的話很快就見了報。
大家議論紛紛,充滿懷疑。女同志更適合考大學?不可能吧?你要說不是,為什麼紡織廠那麼多女工考上了?
她夸胡記者的那番話也上了報紙,胡記者一看,心撲通撲通直跳。
他在宋知南心目的地位那麼高嗎?
他仔細一看,再稍稍一想,覺得這也很正常。他確實是思想獨立還先進,領先同行幾十年。唉,估計以後同行肯定會妒忌他。
胡記者午飯都沒吃,用盡畢生之筆力把宋知南全方便地誇了一通。他們跟那些人不一樣,不是商業互吹,他們是真心地欣賞彼此。
夸完宋知南還不夠,她想起宋知南提起過她的兩位領導,賀勝男和楊奮鬥,必須得採訪跟進。
楊奮鬥聽到有記者要採訪自己都有些懵,再一聽跟宋知南有關,便瞭然一笑,欣然接受了採訪。賀勝男也跟楊奮鬥差不多。
幾天後,一篇人物專訪:《奮進新征程,巾幗綻芳華》出現在《青陽日報》上。
這幾天本地報紙被紅星紡織廠給屠版了。有的人麻了,有的人酸了。
再開會時,談書記吳廠長和孫副廠長都開始向宋知南抱怨:「小宋,這幾天真把我們給累夠嗆,淨應付這些記者了。」
宋知南:「累點好呀,別廠的領導想累都沒機會,我聽說隔壁廠的那誰天天黑著臉,一開口酸氣沖天。」
孫副廠長矜持地笑道:「你說的是鋼鐵廠的劉廠長吧,他這人就是好面子。那麼大一個鋼鐵廠考上的職工和家屬還沒我們紡織廠多。」
宋知南接著說:「現在誰不夸咱們紅星,說領導班子思想先進,有大局觀,肯替職工著想。我覺得這個夜校還是得繼續辦,明年高考,咱們要再接再厲,再創輝煌。東方不亮西方亮,我們雖然在產能福利方面比不上他們,但在升學率方面他們拍馬也追不上。我聽說青陽地方志已經考慮把咱們廠寫進去了。」對方的確是在考慮,還是宋知南建議他們考慮的。
宋知南這一番話把在座的各位鼓動得熱血沸騰,即便有人想潑涼水,也不敢破壞這個氣氛。
宋知南鼓動完大夥,回家吃飯去了,晚飯吃的是肉餅。
宋知南吃著香噴噴的餅,忽然心生感悟:餅,是人類的好朋友,鍋里的餅好吃,畫的餅更好吃。她以後閒著沒事就得多給人畫畫餅,大家都愛吃。
第127章
宋知南和宋知夏宋湘姐妹三人一起考上大學, 在廠區引起了轟動。他們再一琢磨,宋湘的哥哥宋晉卻沒考上, 這宋家的風水果然是利女不利男。
大伯母何梅這幾天嗓門洪亮,走路帶著強風,臉上一直掛著笑容。
別人問她培養孩子的心得,何梅說得頭頭是道:「我這人跟別人不一樣,只要是我生的,我都重視;不是我生的,我也重視,像小南和知夏,我也疼得很。」
宋知春聽說兩個妹妹都考上了大學,激動得一夜沒睡好,次日早晨就騎著自行車來了。
「咱們家總算是苦盡甘來了。」
宋知春說著要給兩人錢:「你們上學得花不少錢, 給你倆一人三十。」
宋知南推辭不要:「大姐, 我工齡滿五年了, 按規定可以帶工資上學。何況這幾年我也攢了不少錢,不用你給。」
宋知夏也說:「我也有錢, 不用的。你跟姐夫還得養孩子呢。」
宋知春硬把錢塞到兩人手裡:「養孩子的錢有, 這是我悄悄攢的,拿著。」
宋知南想了想,還是收下了:「謝謝大姐,以後家裡有難處就告訴我們,你妹妹馬上就有大出息了。」
宋知春抿嘴一笑:「你現在不就挺有出息的?倆孩子都說要向你們學習呢。」
「他倆怎麼沒來?」
「我走得早,他們還沒起呢。今年過年你們一定得去我家。對了,我跟你姐夫搬出來住了。在西邊另蓋了三間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