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蘊秀便笑,側過腦袋避免酒氣刺激到她,只低聲反覆說著我們要回去了。闕香看著她的側臉,眼睫輕顫,同樣在心中重複了下「回去」二字。
次日。
暖陽高照,是個好天氣。安蘊秀收拾好行李出來時,便看到縣衙門前除了守在這裡的兵士,還有很多熟悉的面孔。
做工的工人,茶園的李老,商隊的大富,已經長成少年的小虎和他的父親,還有書院的一眾孩子。仔細看看,很多小姑娘在姜至的帶領下,也敢於邁出家門來湊這些熱鬧了。
「安大人。」
主持工程的老師傅上前一步,神色還有些不自然:「多虧您之前的主持設計,這條渠算是竣工了,我們想著,能不能請大人您題個字。」
安蘊秀鬆了一口氣,題個字還好說,她是怕若大家都聽到風聲,這麼大型的送別場景自己怕是遭不住。
她欣然應下:「好。」
旁邊立刻有人抬著牌匾走上來,麻利地將需要用到的東西一一擺好,看樣子早就在一邊等著了。鑑於現在起名字多以地方命名,在奉山縣的渠自然也就叫奉山渠了,因此安蘊秀沒有多想,提筆蘸墨就寫了個奉字。
筆鋒走勢遒勁,是個極為漂亮的落筆。眾人屏住呼吸,緊張地看著她執筆的動作。
就在安蘊秀即將落筆寫第二個字時,周圍忽然此起彼伏地傳來陣陣呼聲:「等等等等等等——」
「不是奉山不是奉山,我們給這條渠取了個別的名字。」
「是嘞,頂頂好的名字,大家都同意!」
安蘊秀心弦一動,果不其然,下一刻就聽他們說,給這條渠取的名字是「奉安渠。」
「……」
「好。」安蘊秀並未多言,重新提筆邊寫邊道,「順承天命,敬受平安。願奉山縣以後風調雨順,百姓平安和樂,萬事勝意。」
說不感動是假的,細數起來,自己在奉山縣的時間已經占據了穿越以來的多半,在這片土地上,終是留下了屬於自己的足跡。
民眾夾道相送,自然也是知道自己即將離開奉山縣這事。幾個她看著長大的孩子甚至還抹起了眼淚,只是還沒醞釀到位,就被自家老爹一巴掌拍了過來,斥道:「憋回去!」
可一轉身,魁梧的漢子自己也紅了眼眶。
安蘊秀忍不住輕笑一聲。
她的行李不多,同來時也沒什麼兩樣,卻似乎承載了很多更重要的東西。當初她背著一個破背簍逃荒一般來到這裡,如今千帆過境,大浪淘沙,也終於裝進了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
而曾經荒蕪破敗、匪徒橫行的奉山縣,此刻也呈現出煥然一新的面貌。安蘊秀不敢居功,畢竟當初也是多方考量之下的權衡之計,可她也樂意因著這一段經歷,為往後要走的路增添無盡的勇氣。
安蘊秀忽然對著這塊牌匾、對著前來送行的無數奉山民眾,深深鞠了一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