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1 / 2)

解憂見他手捧著一匣滿滿的東海珠,連木匣都是舊日之物,不由有些心酸,忍著哽咽道:「把它們都倒進來吧。這破匣子我看著生氣,你給丟了去。」

張令鐸不敢多言,忙將拿匣珠子往解憂新帶來的匣子裡倒。那珠子本身大小不一,各個骨碌滾圓,不一會兒便傾空了,只留一個最小的卡在內槽縫隙處。解憂見狀,便用手指去摳,半天竟也弄不下來,心中來氣,口裡便恨恨道:「偏偏就是一粒小珠子也不要留給你。」

張令鐸連忙哄道:「不留不留,緇銖歸主。」便拿來一把匕首,去撬那珠子。三下五下,只聽見咔嘰一聲,匣子的內槽板隨著那粒倔強的珠子應聲而落,夾層中竟藏著一方殘缺的玉璧。

張令鐸與解憂相視一望,沒人在意那珠子滾落何處,急忙將那玉璧取出,仔細一看,玉璧殘缺不全,像是被人摔碎中的一段,背面彎彎曲曲地用硃筆寫滿了蝌蚪文。解憂不識得,蹙眉疑惑道:「這是什麼?怎麼會藏在匣子中?」

張令鐸四處遊歷,學識見聞自然在解憂之上。接過一看,識得這是北方契丹文。因契丹與周常年對峙,將來必有一戰,周朝武將受命習過一段時間的契丹文,故而認得。但玉璧殘破,上面的文辭不順,張令鐸讀了幾遍,方才所有獲。為解憂解釋道:「這個看似一段盟誓,立盟者在大約十七年前立下這個盟誓,相互約守住一個秘密,不許公布於世,其它人則每年金幣錢帛暗自供養。」

解憂疑惑道:「什麼秘密搞得如此慎重?」

張令鐸拿著那殘壁翻轉了一下,道:「這塊玉璧上沒有說,應當是在別的玉璧上記載的。盟誓完成後,玉璧被分成了五塊,分別由五個立誓人保存,藏於不同的地方。這塊應當是長孫思恭所有,他也是當年立誓人之一。」

解憂此時的震驚無以言表,「長孫思恭的東西,怎麼會在我的匣子裡?」她緊接著回想貞娘當初將這個匣子給她時說,日後咱們要是在開封混不下去了,帶著這匣子珠兒,在任何一處都能重新開始。貞娘究竟知不知道這匣中玉璧之事呢?她以此為保命憑藉,究竟指的是這一匣珠寶的價值,還是這塊玉璧的意義?她繼而想起了趙匡胤跟她說在永樂樓底發現了錢庫之事,看來這匣子應該是貞娘從那些寶物中偷取出來的,而那場大火……

張令鐸不知錢庫一事,卻亦想到了那場火難,「看來永樂樓的大火是有人有意為之。是想趁亂取這塊玉璧,或者是湮滅了此塊玉璧的蹤跡。」

解憂神色慘然,道:「秘密不是沒有記載在這塊殘璧上嗎?取來又有何用?」

張令鐸神色肅然,「這塊璧雖是沒有將那守護的秘密記載,但卻記下了立誓人。」

「是誰?」

張令鐸將轉過來,指著尾處一段斷裂的痕跡,道:「長孫思恭、岐國公李茂貞、契丹主耶律德光、燕雲盟主穆君,還有一個名字就看不出了。」

光著四位,便足以讓人心驚不已。「長孫思恭與歧國公因忤逆被累身死,難道他們竟與契丹還有勾結牽連?意圖謀反不成?」

張令鐸搖搖頭,「我揣度這誓盟的意思,倒像是長孫與歧國公藏了一個秘密,被耶律德光知曉,彼此間相持平衡,最終將秘密藏在了燕雲盟。」見解憂迷惑,便向她解釋了燕雲盟的來歷,當年石敬瑭向契丹稱臣,割讓了北方燕雲十六州,其中最大的燕州與雲州兩地守將不服,連夜帶兵出走,被石敬瑭以叛國罪一路追殺。契丹擔心石敬瑭以追討叛軍為由在燕雲鬧事,便勒令制止,這才使得兩將領逃生,組成了燕雲盟。燕雲盟活動詭秘,以暗殺生意為生,長期活動在隴西與契丹交界之地。後來,漢禪讓於周,隴西先後被歧國公與長孫把持多年,對燕雲盟也頗有同情憐憫之意,沒想到,私下原來竟有如此勾結。如今張令鐸被派駐隴西,除卻北方虎視眈眈的對手,燕雲盟看來也將是他處理隴西的一大問題。

解憂皺皺鼻子,道:「看來這幾個人很是看重這個秘密,究竟是什麼呢?」

張令鐸笑道:「等湊齊了五塊玉璧,不就知道這秘密究竟是什麼了?」

最新小说: 重生王爺:溺寵貪財小王妃 豪門長嫂曝心聲後,全家撕了孽緣劇本 在天災世界建設魔法學園 無限災難,囤貨求生 千金探案手札 穿成惡毒養母:把反派暴君養歪了 農門小王妃 我不做亡國公主(穿書) 春色滿汴梁 從龍蛋開始風靡全星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