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啦來啦。」幾秒後,屋裡傳來拖鞋吧嗒聲,身上穿著厚厚棉服,腦門上還戴著毛線帽子的史女士走出來,「上班是不是很辛苦,瘦了呀。」
「還好吧,不算很辛苦。」親媽濾鏡就是這樣,仿佛孩子離開家就該瘦。
這不瞎說嘛,她天天在外頭吃香喝辣的怎麼瘦。
「今天家裡有什麼好吃的?」見是爸爸掌勺,禾嬡尺心中升起希望,說不定她爸見她回家少,過年給她憋個大的。
整個滿漢全席!海邊城市魚蝦蟹多,沒有滿漢全席,海鮮大餐也超級棒!
下一秒,她媽說的話就擊碎禾嬡尺的期望:「今天吃拜神菜,你爸今天下午在家裡拜神,做了很多吃的。」
「啊?」禾嬡尺換好拖鞋,走到餐廳,一看桌上那些大魚大肉,心想要完。
別看她爸廚藝還不錯,但她爸也是個狠人,做飯難吃的時候和和她媽一樣沒有下限。
尤其是傳統的『拜神菜』。
很可怕!
廣東傳統拜神菜到底都是些什麼呢?
禾嬡尺家是老幾樣,豬、雞、魚。
拜的神主要就是土地神,觀音,自家祖宗之類的。
在以前物資不多的年代,能上供豬、雞、魚,就是把自己能獲得的最好的東西在過年時拿出來,獻給祖宗,希望祖宗能保佑自己一家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身體健康,最好能順便發個財。
沒毛病,很符合國人拜神時的心態。
但她爸上供的拜神菜,確實是非常原始樸素。
豬是在外面買的燒豬肉。
燒豬肉出爐的時候看起來很酷炫,畢竟是整豬燒嘛,以前那個年代誰家能整一隻整豬做燒豬,足夠證明家裡財力宏厚。
她爸買肯定不能是整豬,而是整豬裡頭的一塊。
挺大。
「花了我兩百塊咧!」她爸是這麼說的。
燒豬剛燒出來的時候,皮嘎嘣脆,吃著還有點兒意思。
只是等拜完神,燒豬肉早就涼透了,再吃的時候,她爸會把燒豬肉切片,然後放鍋上蒸熱。
嗯,蒸熱之後直接吃,要麼蘸醬油吃。
皮是軟的,瘦肉又柴又塞牙,肥肉Q彈存在感極強,還有一股豬臊味。
『拜神菜』里的雞,則是白煮雞。
網上經常聽人說廣東人喜歡吃白斬雞,最好的雞就應該白斬才能吃出來雞味。
白斬雞講究火候和雞本身的肉質,還有蘸雞的花生蒜醬油。
但她爸掌握不好白斬雞的火候,所以做的是白煮雞。
「你這麼嫌棄幹什麼,這隻雞是走地雞,很貴的好不好,一隻走地雞的價能買普通的四隻雞!」她爸如此說。
一整隻雞沒有任何調味丟鍋里煮完撈起來,直接上桌呈給祖宗。
和燒豬一樣,拜完神涼了之後,再丟砧板上把雞切塊,上鍋蒸。
蒸的時候她爸會放很多鹽,務必要用鹽把雞醃漬入味,最後出來的效果很神奇,一隻好好的新鮮雞,愣是做出來臘製品的味。
不是好吃的臘雞味,而是難吃的臘雞味。
肉又柴又硬又咸,還塞牙。
『拜神菜』里的魚是煎魚,象徵年年有餘。
魚的品種看她爸心情,反正就是把魚抹點鹽拿去煎,煎得兩面焦香,也是拿去拜神。
拜完神魚也涼了,然後——
對!也是拿去蒸,蒸完蘸醬油吃!
啊啊啊!
大年三十桌上只有青菜是新鮮的,看起來既豐盛又悽慘。
而且從燒豬肉和白煮雞的量來看,這兩道菜大概率要在她家飯桌變成釘子戶,至少存在一周。
畢竟她家總共只有三個人,全家飯量都不是很大。
以前的禾嬡尺在看到這桌菜時,可能心中想的就是「逃」。
現在的她,會選擇拿出手機,將這桌菜拍下來。
「你這是要幹嘛?」禾嬡尺媽媽看見自己女兒掏出手機拍照,問:「拍給同學看嗎?不對,同事看嗎?」
還沒等禾嬡尺回答,她爸湊上來,「當然是發朋友圈啊,我也拍一張發朋友圈。」
「我發給我的網友看。」禾嬡尺淨說大實話。
先給每個菜拍一張,再來個合照,搞定。
禾仁善眉一抬:「少上網搞那些有的沒的。」
年三十的晚飯禾嬡尺憋老大勁才吃進去小半碗,在外面好不容易治好的挑食加不愛吃飯的毛病在家裡發作了個大的。
還好飯是她自己盛的,裝得少,不用剩飯。
剛放下碗,又被爹媽追著問:「你吃這麼少是不是減肥?年紀輕輕不要學人減肥啊,你這麼瘦不用減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