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面,馮媽媽也覺得有必要緩解一下客人的緊張情緒,便開始找話題閒聊:
「小李跟我閨女是一個學校的同學,那是學什麼的呀?」
李衍剛拿起湯勺準備喝湯,聞言立刻放下勺子雙手放到膝蓋上:
「阿姨我、我是學音樂的!」
「哦……學音樂的……」
馮媽媽一聽說是學音樂的,就興趣缺缺,不太感冒的樣子。
她之所以這種反應,是因為這裡的人對學音樂這件事都不太感冒。不僅僅是對音樂不太感冒,對音體美都不感冒。因為在小縣城,教育資源非常匱乏,這些人文美育類的教育,學習成本昂貴,不是普通人家能負擔得起的,並且評判標準抽象,也不是每個人都能有相應的天賦。相比較而言,文化課是門檻最低、最普及、也是普通人能接觸到的最公平的上升途徑。
在這裡,大家普遍都在文化課的戰場上卷生卷死。只有成績不好並且家裡有點小錢的孩子,才會去花大價錢學習音樂、美術或體育,以求能藉助這類特長在各類升學考試中獲得加分,即使文化課差一些,也能和那些成績好的孩子進入同樣的重點初中、重點高中、乃至重點高中就讀。
因此,藝術生,在這座小縣城幾乎就是「家裡有錢但成績不好」的代名詞。哪怕是走藝術特長生的路子進入名校,那也是處於鄙視鏈的底端,一說起就是「用錢砸出來的」。
程之遙卻難掩興奮:
「媽,爸,你們不知道,他的媽媽是……就是那種經常登台表演,在國內外各個大獎賽獲獎的那種鋼琴家,可厲害了!他的奶奶更厲害……有多厲害,我就不說了……」
她怕說出來,媽媽爸爸太激動了。還是先低調,低調為好……
「啊……挺好……」媽媽和爸爸依舊看起來不太感冒的樣子。
沒辦法。對藝術生根深蒂固的偏見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破除的。
為了打破尷尬,程之遙的媽媽就繼續找話題問:「過年怎麼不回家過呀,爸爸媽媽不著急嗎?」
李衍眼神暗了下,失落低聲道:「我爸爸媽媽離婚了……我從小跟著我奶奶長大的……」
老兩口臉色一變,對視一眼。
啊……
離異家庭……留守兒童……
李衍繼續低聲道:
「後來我奶奶去世了,我到我爸爸家生活,又跟爸爸關係不太好,爸爸媽媽都各自組建了新家庭。所以最近幾年,我都是自己過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