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高公公真是一句話都沒讀錯,皇上真任命她為正七品五經博士!
「梅博士,您一會兒還得進宮謝恩,可要跟咱家一塊兒進宮?」
漁娘忙道:「那最好不過了,請公公稍坐,我去去就來。」
「哈哈哈,梅夫人不用如此客氣,咱家今日上午除了來您這兒,就沒有其他差事了。」
高公公客氣,漁娘自然也不敢真讓人家久等。
高公公這次過來除了聖旨之外,還送了五經博士的袍服過來,按照定例,七品官當著青袍。
孟氏跟進門來,展開官袍忍不住驚嘆:「文嘉就是一身綠袍官服,如今漁娘也穿上綠袍官服了,以後你們夫妻攜手共進,用不了幾年或許能換紅袍。」
漁娘嘴角微翹:「大嫂,您快別想那麼遠了,這身綠袍我穿不穿得住,還有的說呢。」
孟氏立刻道:「皇上論功行賞,官兒都賞下來了,他們難道還要回去?」
「大嫂,女子當官多少年沒見過了?史書堆里翻一翻,那都是幾百年前的事情了。我雖只是個五經博士,那些讀了一輩子書混不上官身的學子,朝中見不得女子分薄他們權利的官員,他們難道不鬧?」
朝中做事,怕出新,最喜有舊例可循。
她開了女子為官的頭,以後再有驚才絕艷的小娘子出現,後代皇帝若是肯用,只需一句循祖制,就能壓下許多反對的聲音。
當朝那些小心眼的男子,能夠允許?
孟氏氣得跺腳,她再不甘心她也知道,漁娘說的話真是一句錯沒有。
漁娘張開手,任丫頭伺候她穿衣裳梳妝,她笑道:「不過也不一定,這道旨意是皇上下的,內閣也同意了的,他們若是鬧騰,皇上不松嘴,他們也沒有辦法。」
最多,只是想辦法針對她罷了。
她是五經博士,就是個教書的,還叫她去教算學。在算學上,大晉朝能挑戰她的人不多。
她不懼!
不過是換裝的半刻鐘,漁娘想明白了許多事,等她重新回到前院跟高公公一塊兒進宮時,臉上的笑容叫誰看了都知道她盡在把握。
兩人乘一輛馬車,高九笑道:「前日皇上在小朝會跟內閣和兵部幾位大人商議軍事後,皇上提議您為兵部郎中,跟侯粱同級,一塊兒管著兵部職方司。侯粱最先同意,隨後兵部尚書袁大人,工部尚書范大人,戶部尚書姚大人都點頭了,吏部尚書陳大人和禮部尚書、刑部尚書等都反對。」
漁娘看向高九,這難道是拆房子開窗理論的實踐?
高九又道:「皇上說天下人不管男女都是他的子民,唯才是舉不論出身,連出身都不論了,為何要論男女?皇上態度堅決,領頭反對的陳大人最後退了一步,說,聽聞您學識好,但做官跟讀書終究是不一樣的,您既以才學立功,不如賜你五經博士之職。」
漁娘頓時笑了:「那我要多謝皇上肯選我。」
不過,漁娘心裡暗想,以皇上之前對她的態度,可沒看出一點看重她的模樣。
高九也笑:「梅夫人可知咱家出身?」
「高公公身居高位,難免被人暗中議論,我略聽說過一二。」
高九在前朝時六歲入宮,因聰慧又懂規矩,被皇帝跟前的大監收為乾兒子悉心培養,後來,前朝覆滅後,又被當今皇上提拔到跟前伺候,從二太監變成了大太監。
外頭有人說他出賣舊主,是個兩面三刀之人。賀文嘉曾跟她說過,高九若真是兩面三刀之徒,以皇上的脾氣,高九肯定活不到現在,更別說重用他了。
高九微微笑道:「咱們皇上是真的心懷天下之人,他看重有本事的人。只要你有本事,就算你不得他喜歡,他也能叫你好好活著為國效忠。陳大人正是如此。」
漁娘心頭一跳,這也是能說的?
高九玩笑道:「梅博士被嚇住了?不應該呀,這點事情,賀大人應該跟您提過。」
「高大人說笑了,我夫君回家從來不說朝堂上的事。」
這話也不知高九信不信,不過信不信都不重要,但是話,漁娘必須這麼說。
春和坊離宮門近,從蘭草街拐出春和坊之後,前頭不遠處就是宮門,高九最後說了一句:「民間都說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咱們皇上可是自己一路殺過來的皇上,只要您這兒不出婁子,一心向著皇上,您這個五經博士,肯定穩了。」
漁娘垂眸,這皇帝,暗中究竟布置了多少探子?
皇帝叫高九在她面前說這些,是為了什麼?她也有叫人拉攏的價值了?漁娘怎麼覺得不太對呢。
冒天下之大不韙提她一個女子進國子監,是為了賞她,還是拿她做幌子轉移注意力,減輕薛廣他們在安徽推行國策的壓力?
或是暗中又有什麼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