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艾實話實說,「挺好。」
想了想,她又補充,「我看你們的報告了,非常好,很值得表揚。」
得到了正面的答覆,包平安心臟劇烈地跳動起來,她揚起笑,「謝謝彌總。」
她已經不知道該如何用語言來形容這一切了。
很多人都說,她做的這一切都沒有必要,又不是正常的車開不了,為什麼花那麼多錢搞個沒什麼太大差別的女性汽車?
座位太靠後,踩不到剎車,開車的時候調整一下座椅不就行了?
開車看不見車前方的障礙物,那就把座位調高一點,再墊上個坐墊不就解決了?
至於那一丁點微乎其微的危險性,在生活中不值一提。
哪個司機出車禍能毫髮無傷?
什麼專為女性設計的定制汽車,不過是吃力不討好。
如果真想打造一個女性品牌,只需要粉色調的車衣、可愛的毛絨裝飾。
如果再貼心一點,還可以弄個隨車的化妝檯,方便女司機們補妝——當然,價格就要昂貴一些了。
包平安剛開始聽到這種話的時候還會激動地反駁,她不喜歡粉色,她也不喜歡毛絨玩具,她更喜歡社會上賦予男性標籤的物品。
可幾年過去,脫離學生的身份,隨著年齡的增長,她忽然開始喜歡這樣鮮嫩的顏色。
二十多年來第一次接觸「女性」世界,她從一開始的興奮漸漸變成了疑惑。
同個品牌的鞋子只要標上「女」字就比男款貴幾百塊,男款的衣服舒適又平價,褲兜像哆啦A夢的百寶箱,而她還要特地尋找才能找到帶口袋的褲裝。
除此之外,啞鈴分男女、水杯分男女,就連孩子們的學習用品都是女款更貴一些。
當然,也有部分正常的商家。
唯一慶幸的是這兩年經濟下行,大家紛紛開始低物慾生活,狀況才稍微有所好轉。
但也僅僅如此了。
在當下又有哪個老闆敢說自己不會針對女性用品加收一個毫無用處的粉紅稅?
包平安或許不是這個被割韭菜的群體中的一員,但這不代表她就覺得這件事是對的。
彌氏的第一輛Ao3(1)系列研發出來的時候,她除了欣喜之外,還有些擔心彌艾會把價格抬到新的高度,好為自己這款可以說在全球都沒有先例的經過女性防撞模型測試的汽車造勢。
要是將價格特意上調,並打出專為女性服務這個噱頭,和其他收粉紅稅的商家有什麼兩樣?
可老闆要是真這麼做,她覺得也沒有錯,畢竟光研發就花了上千萬,如果按照市面上其他車的價格發售,至少也要賣出三千台以上才能回本。
但他們集團一沒有太大的名氣,二還不專精,最有名氣的還是傳媒行業,照這麼下去,之前投入的資金不就打水漂了?
包平安已經開始思考宣傳時該怎樣從情懷方面打動消費者了,卻沒想到彌艾對掙錢毫無欲望,開走了剛研發出的一款跑車後,只拋下一句話。
「正常定價,幾千萬而已,虧就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