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望著那高高的宮牆,在晴空下金碧輝煌的宮殿,她心中又不由自主生出一股豪氣。
慧雲師姐說了,歷朝歷代的權貴,哪個不是跟著開國皇帝雞犬升天的。
她就是跟著升天的雞犬又如何。
那些開國功勳能從泥腿子變成朝廷棟樑,她也不比別人少個鼻子眼睛耳朵,她也同樣能做到!
巳時一刻,參與議事的眾人已經集齊,文淵閣議事正式開始。
今日參與議事的二十多人已經集齊了,眾人論資排輩,自覺地在文淵閣的大殿內站成兩列。
一列以袁松伯為首,一列以蓉娘為首。
陳青竹高坐在帝王才能坐的鍍金寶座上,看向眾人,開口道:
「今日召集大家來,主要是商議一件事。」
「如今南都兵力盡歸我手,鄭元乃也已經宣稱,淞滬,金化,寧海三地歸順於我,揚州歸順也是遲早之事。」
「本座為解救百姓疾苦而起事,那麼,我們如今要辦的第一件大事,便是為歸順之地的所有百姓分發土地,解百姓饑寒之苦。」
給百姓分發土地,對陳青竹來說好處頗多。
首先便是功德,這直接關係到江南地區上千萬百姓今後幾十年的生計,功德絕不會少。
其次,則是民望。
平民百姓所求真的不多,吃飽穿暖而已,誰能滿足他們,他們就支持誰。
她渡厄神尊所統轄之地,普通百姓都能分得三到五畝田地,這事傳揚出去,就沒有普通百姓會不想歸順她。
這能極大降低她將來開疆擴土時的傷亡。
再次,只有土地在百姓手中,才能保證國庫稅收。
當然,均田地在哪個王朝都不是容易的事,對她來說,也同樣阻力極大。
「要辦成此事,會遇到哪些問題,又有何對應之策,還望大家各抒己見獻策獻力。」
召集眾人前來,為的便是商討出可行的對策。
第366章 文淵閣議政,官位封賞。
袁松伯本就主持過田稅改革,對此很有心得:
「觀主,此事的最大難處,便是公家手中沒有田地可分。」
嚴慶之也道:
「對啊,觀主,江南人口稠密,就算每人一畝地,也要一千多萬畝地才夠分。如今的無主之地,只有一小部分未分封出去的皇莊,說僧多粥少都是好聽的,實則塞牙縫都不夠。」
陳青竹自然知道這些情況,微微一笑道:
「那便想辦法讓公家手裡多些可分的田地。」
「譬如府衙關著的那些權貴,平日裡有過作奸犯科,欺壓百姓的,便可以直接抄家。這應當能清查出不少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