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憫不以為意,他自顧自說下去:「你的好兒子蘇景同就要來西南了。」
「小王做個好人吧,把他抓來讓你們父子團聚如何?」
蘇季徵懶得理他,吹牛也不怕把天吹破了。
他但凡有點本事,也該打出去了,而不是龜縮在山裡消耗為數不多的糧草,逼到彈盡糧絕才不得不露面。
某座山上,一朵銀白色的蓮花在風中搖曳,光下能看到銀白花瓣上流淌的五光十色。蓮花周圍籠罩著一層朦朧的光暈,在晨霧中越發模糊看不清。
第56章 現實-揭穿
大軍開路,浩浩蕩蕩前往西南。
五行蓮的位置在西南大山腹地,山路同樣遙遠,摘下不易保存,需要蘇景同前去山中。
路上,顧朔和蘇景同同乘。
「你怎麼看?」顧朔問。
蘇景同取了支筆,在馬車上的桌上鋪開西南大山的地圖,標記出五行蓮的地點,「顧憫大費周章把我們引來,定有埋伏。」
「你覺得他手裡有多少兵馬?」顧朔問。
「不多,西南王原本手裡有十五萬兵馬,在四大邊疆王里兵馬最多,但是我們北上造反時,帶走了十四萬,只留了一萬守城,現在顧憫手中應該就是這一萬兵馬。但除此之外,西南王造反一路勢如破竹,這段時間應當能吸引到百姓投軍,這部分數量我不清楚,畢竟西南王也在提防我。」
「從你登基的消息傳回西南,他們開始躲進山中,到現在一共是……」蘇景同算了個數字,寫在旁邊,「他至少還要預留十天左右的軍糧,來應對我們。」
「西南的糧食產量是……」蘇景同寫數字,「這些年為了造反,西南王也囤積了不少,我預計是……」
蘇景同慢慢計算顧憫手中的軍糧數量,考慮到進山後存在省吃儉用、在山中打獵採摘摸魚增加補給,蘇景同最後道:「大概有兩萬三千人左右。」
「戰馬不多,西南這邊養馬水平不高,馬品種也不好,西南地多山,山路崎嶇,騎兵在西南用處不大。西南王北上時,帶走了所有騎兵,一人一匹馬,西南王府最多還有五百左右的戰馬。」
「戰車基本沒有,西南這邊不用戰車。」
蘇景同一樣一樣地算下去。
「如果我是顧憫,我會在左右這兩條路各埋伏兩千人,然後把人趕到西路去,這裡是一線天,好絞殺。」
「但我不理解的是,」蘇景同頓了頓:「我們這次帶了五萬人,他是從何而來的底氣,認為埋伏我們能成功?難道不是我們反殺嗎?」
顧朔問:「從其他地方借兵?」
顧憫想從東南借兵的話,成功的可能不大。
蘇季徵執政時期,東南百姓活不下去造反,蘇季徵和東南百姓談判,暫時化解了矛盾,但相應的蘇季徵調了中央軍去東南駐守,把東南軍調到東北駐守,東北軍調去津門。中央軍家眷都在京城,兩年輪換回京,前途大好,不會攪和東南西南的局勢。
或許是從南面的哪個小國家借兵?
蘇景同算來算去,多羅國來幫忙的可能性最大。多羅國國土和西南十萬大山緊緊接壤,雖然面積不大,人口少,但它熟門熟路,了解山群,它來援助顧憫的話,可以從山群另一面過來,不驚動其他州府的駐軍。
多羅國的糧食不豐、物資緊張,如果顧憫許諾了重金、糧食種子、軍備武器請多羅國出手,事成得到顧憫許諾的物資,對多羅國是條出路,若是失敗,可以躲回十萬大山後面,顧朔不會花大力氣穿過十萬大山去找他們麻煩。
蘇景同琢磨多羅國的兵馬情況,「最多借他三萬。」
那就剛好比顧朔他們多一點。
「調四萬東南的中央軍過來吧。」顧朔一錘定音,九萬人軍隊,如果再栽在顧憫手中,那真是天佑顧憫。
夜裡,蘇景同輾轉反側。
「睡不著?」顧朔問。
「你說,」蘇景同遲疑:「顧憫用來當誘餌的五行蓮是真的嗎?」蘇景同派鎮西侯等人去找,在西南沒聽到五行蓮的傳說,但是在東南地帶找到了五行蓮相關的童謠,現在是剿滅顧憫的關頭,卻又在顧憫藏身之處附近看到了五行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