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1978年出版的第三套的《十萬個為什麼》,是非常優質的青少年科普書籍,涉及了天文、地理、文學、水文等等全科知識。顏丹霞在燕市新華書店裡買了這一系列的前三本,都在這裡了。
劉聰懵懂地接過來,撫摸著帶著油墨味的嶄新封皮,目光放在那黃黃紅紅的封皮上捨不得挪開。這套書,他早就聽說了,班裡家庭條件好的同學有那麼一冊兩冊的,鄭重地包了書皮,拿到學校來,只肯給同學們翻兩下,不肯外借,然後那位同學就成了班裡的百事通。
他不能相信,有人竟將這麼珍貴的書籍送給自己,還一下子就是三本。他特別想哭,但眼睛乾乾的,卻流不出眼淚來,他也不知道該怎麼感謝顏師傅,嘴巴囁嚅著,卻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他應該拒絕的,卻貪心地想要擁有。
他猛然朝著顏丹霞敬了個少先隊禮,又鞠一躬,像是宣誓一般大聲說:「我會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將來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一起將孩子送回家。兩人回來後,洗漱完了,躺在床上,秦今朝笑攬她進懷裡,問:「總共就買了三本,你還沒看就都給了那孩子,心疼嗎?」
顏丹霞搖搖頭,說:「不心疼,我希望那孩子可以從書里學到知識,明白道理,即便是父母不可靠,也能自己活出個樣子來。」
說著,她往秦今朝懷裡頭鑽了鑽,臉龐貼上他的胸膛,舒服地蹭了蹭,輕柔地開口:
「我沒跟你說過我小時候的事。我媽在我兩三歲時就生病去世了,她是逃荒過來的,沒有娘家,我對她幾乎沒有任何記憶。我爸一個人帶不了我,就把我放在鄉下,由爺爺奶奶帶,因為我在,每個月,我爸把大部分工資都給了家裡。可儘管如此,我依舊得不到公正的,甚至是跟其他孩子一樣的待遇。我每次跟我爸告狀,他都不相信,只以為是孩子撒嬌耍賴、撒謊,他在家時,爺奶還有其他親戚,都會對我很好。我是我爸唯一的女兒,他是非常疼我的,可是疼我,卻並不信任我。」
秦今朝摟緊了她,輕輕在她額頭上吻著。顏丹霞偶爾會說起他的父親,卻從來沒有提過其他親戚,他就知道,肯定發生了什麼非常不愉快的事。後來,兩人確定關係,乃至結婚,顏丹霞都沒有提及過這些親戚,只帶著他去公墓看了葬在那裡的父親。她不想說,秦今朝便也沒問。
而今,才聽她提起這些事情,才知道她小時候受了這麼多委屈。
「那時候,我比劉聰年紀還小些,每天都很苦悶,想不通。我和劉聰遭遇雖然並不盡相同,但我卻好似能夠理解他。我想,要是小時候有人能送我一本書,我沉浸在書中,一定可以忘掉許多煩惱,沉浸在知識的海洋中。我想幫助他,又不像你那樣,可以從根子裡解決問題,所以就想送他幾本書。」
秦今朝憐愛地又將她往懷裡摟著,不停親吻她的臉頰,輕聲說:「要是我們小時就相識就好了,我可以陪你玩,陪你聊天,解了你的苦悶煩惱。」
顏丹霞笑,秦今朝親得她有些痒痒,忙往旁邊躲了躲,說:「我那會也就七八歲,你比我小三歲,那時候才四五歲的年紀,那么小,怎麼幫助我啊?」
秦今朝追著她,順著臉頰一直往下,聲音暗啞,像是從喉嚨里發出的囈語,說:「我早熟,思想、身體都成熟得早,三歲的時候,人家就都以為我是五六歲的孩子,所以你七八歲的時候,我也是七八歲,都是同齡人,自然能夠幫助你--至少,我可以送你書看,我有很多很多的書,可以讓你一直徜徉在知識海洋里。」
顏丹霞自然知道秦今朝的書多,從小到大的書籍都被他好好收著,放在樟木箱子裡,過年時候,她跟著一起曬過書。那樣的閱讀量,秦今朝懂得那麼多的道理,知道那麼多的知識,也就理所當然的了。
秦今朝越親越往下,很快,兩人就顧不上聊天了。
1982年3月份,海州廠職工學校正式掛牌營業,秦今朝出席,並剪彩。初期課程主要是針對於女性職工還有家屬的,有文化課程班,也有裁縫班、美發班、財會班等。
需要交學費,但同時又規定了,如果能夠順利從班級里達成考核標準,順利畢業,學費雙倍返還。
還有這種好事?不光教本事,還能賺錢!
一時間,很多沒有正式工作的家屬們紛紛報名參加。
秦今朝專門關注了下報名名單,劉聰媽媽小孫報名了文化課程班,還報名了裁縫班,他微笑著,跟吳兆仙說:「觀察下,看看是否能把小孫塑造成八十年代婦女覺醒的典型,可以在廠報、婦女報上面發表。」
她的經歷,應該可以代表著相當一群人,如果她爭氣,就可以塑造成典型,可以為很多很多像她一樣的婦女們,起到榜樣作用。
吳兆仙點點頭,幹勁十足。她近來愈加精神亢奮、容光煥發,好似給她一把槍,就能立刻衝進戰場打鬼子。
秦今朝給了她婦女工作的新思路,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要從根子上解決他們的問題。
與此同時,海州廠第一批樓房家屬樓也即將竣工。廠領導班子為著誰住誰不住而爭吵不休。
其實這個爭論從這批資金下來,確定要用來蓋樓時,就有爭議了,但是因為沈廠長和秦廠長都沒有發話,所以大家都覺得可以爭一爭。
有的人認為應該按照工齡、資歷來分配,工齡長,資歷高的人的人,自然應該住進更條件更好的家屬樓里;
有的人認為當初去爭取這筆錢,蓋家屬樓的目的就是解決青工們結婚之後的住宿問題,也是衝著能住樓房,很多外邊的姑娘才選擇和廠里的小伙子結婚的。如今他們結婚了,房子卻不分給他們,而是分給那些資歷更老的人,這不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