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那之後,唐招娣的父母便不再允許大姐回娘家。
他們說,人已經給了男方家,欠貨兩清,以後她就不再是唐家的人了。
後來,唐招娣聽見爸媽私底下偷偷說,她長得比大姐好看,以後要好好給她挑個有錢的男人,多要一點彩禮錢,得要十萬才能賣!
她眼睜睜看著自己剛出生的妹妹被賣掉,沒過多久,那家人鬧上門來,說孩子買回去沒幾天就開始生病,現在已經死了,肯定是唐家賣了個有病的孩子給他們,吵著鬧著要賠錢。
唐家不肯,推說把唐招娣便宜點賣給他們,人家卻也嫌她年紀太大已經懂事了,「養不熟」。
她像個被人嫌惡的髒皮球,自家和別人家都不想要。
十幾歲的她甚至一直都在想:還不如早點嫁人,等嫁了人,再生出個帶把的兒子,這一輩子也就有了依靠。
而張四妹,連個真正意義上的名字都沒有。
因為她排行第四,又是個女兒,所以她就叫四妹。
她和唐招娣一樣,上面都是姐姐。
不同的是,媽媽在生下她的時候傷到了身體,以後再也不能懷孕了。
用村里那些私底下嘲笑他們家的話來說:張家絕後了!
在這種情況下出生,張四妹從嬰兒時期就沒有得到過父母的任何一點疼愛,反而都對她充滿了怨恨,從小到大非打即罵,沒有一句好話。
她本來是要被賣掉的:父母算過了,把她和三姐一起賣了,換的錢剛好可以買個男孩回來養。
可是,三姐死了。
五歲的三姐在長年累月的打罵之下,心智過於成熟。她知道父母的計劃,既不想和妹妹一起被賣掉,也不想在打罵中成長。
於是,那么小一個孩子,自己跳進井裡活活淹死了。
只賣一個小女嬰,是換不回一個男孩的,所以張家只能無奈的歇了心思,打算等女兒長大一些之後,再賣給人家當童養媳。
張四妹自幼就知道自己在家裡是什麼地位,也很清楚她是要被賣掉的,並且從來沒覺得這有什麼不對。
她甚至在母親的教導下,努力學習干好所有的活,希望以後能成為一個不被婆家人嫌棄的「賢妻良母」。
直到……寧老師來了。
她告訴女孩子們,被賣出去、或者嫁人生子,並不是每一個女孩都要認的命。
女性也可以擁有很高的學歷,可以把男人遠遠甩在後頭,讓他們連她的一根頭髮絲都比不上。
或者,哪怕學習方面不行,她們也可以依靠自己的能力打拼,親手搏出一個不被人安排的未來。
她們不用依附男人,不用被人買來賣去,也不用承擔家里的一切工作。
「賢妻良母」也並不是一句誇她們本身的話,它是站在男人角度的對女人的滿意。
寧老師說,大山里的女孩子要有自己的思想,要有足夠的勇氣,要意志堅定地相信: